房屋裝修的學習與思考

預算

預算是我認為整個裝修要開始前最重要的工作,必須認真思考自己的預算,至於預算怎麼抓,我的建議是:先抓出最高可以負擔的金額 = 總預算。

然後用這個金額要分成兩筆,一筆是預計要花出去的裝潢/整修預算、一筆是追加準備金,因為做裝修很難不遇到追加,追加的可能性很多,有可能是一開始沒想到、沒估到,也有可能開工後才發現房子有其他狀況要處理,也有可能是你看到成品後才覺得應該要加入的項目,所以若一開始就把預算在簽裝修合約的金額時就全部用掉,後面不管任何情況要追加,手頭就會緊到爆炸,因此準備一點預留金是必須的。

項目

不要覺得找設計師或統包來處理要做什麼就好,因為這樣最容易被對方牽著走,只要對方有一點貪念想多做你一點不需要的項目,那你就有可能會因此落入圈套,當然如果你資金充足,就照著對方的建議都做,也是可以,但我想你若是在看我這篇文章,想必是有預算限制的朋友,所以事前思考一下自己想做的、需要做的、必要做的、不一定要做的項目是非常重要的。

首先建議還是到現場看看,邊看場地邊想會是最直接的。若房屋還沒交屋不能進去,就記得可以過去的時候盡可能把每個空間都拍照,且把一些可能的角落、小空間、天花板、陽台或是有些有狀況的區域都拍起來,然後就可以看著照片思考哪邊要做什麼項目。

大概可以分幾個方向去想:

  • 必要做的:例如房子廁所要更新、水管漏水、老屋電線更新、天花板、隔間、櫥櫃等
  • 想做的:現代風裝潢、木地板、更換窗戶等
  • 不需要做的:陽台照舊保留

做功課

稍微上網做一下功課,這個環節可以是在詢價以前、詢價以後都做,例如一開始不知道要做哪些項目,可以上去看看人家的家裡都做些什麼,哪些是你覺得有需要的、哪些是不需要的、若想做裝潢,哪些風格是自己要的等等,至於價格,網路上雖然有價格,但是其實大家都才裝潢一兩次,很難看出價差是什麼原因,因為到底實際施作是什麼規格、什麼場地、工法是什麼、材質是什麼、當初怎麼談的、報價的地區又在哪邊、時空背景是何時(這幾年漲價特別多),這些其實都很難在網路上還原,所以其實看到價格可以參考參考,我認為實際還是去找廠商詢價比較實在。

詢價

自己內心需求確認後,就可以開始找廠商詢價(請廠商報價),把你的需求跟現場狀況給廠商之後,廠商通常會需要去現場看一下,後續就會開始根據你們討論的施作項目,去把報價單開出來給你。

詢價這個步驟,我是建議不要偷懶,盡可能詢價三家(或以上),目前聽到朋友只問完一家就做的,都很像在抽獎,要馬就爛到想解約但是頭已經洗下去,要馬就好到推爆,或是最後才知道做得不錯但是貴很多之類的。

詢價期間我看的重點其實就幾個,

  • 第一,廠商的服務狀況(對談狀況、問答回應的狀況、是否尊重彼此想法、是否有好好理解客戶想法幫客戶找想等等)
  • 第二,報價金額
  • 第三,該金額內包含的項目(例如畫哪些圖?可能是平面圖、2D模擬、3D模擬、動畫,當然畫什麼圖會反映在報價上)、報價單上是否清楚記載規格等細節還是很籠統的寫幾個大項目
  • 第四,如果超出預算太多,可以試著看看有沒有哪些項目是可以刪除的,就稍微找一些項目跟廠商討論看看刪掉是否能減少到預算以內

找設計師、統包還是工班做?

細節可看下面我的解說,若懶得看,大致上是:

  • 找設計師:預算足夠、不會設計、沒辦法天天監工、需要做整體性好美感好的設計、需要做的項目比較全面的。
  • 找統包:自己有想法、自己稍微懂這方面知識、自己有能力設計、想稍微省一點錢/壓低價格、做的項目比較小/少、不太需要設計
  • 找工班:大多比照統包的需求,然後再外加:工種少(例如只做水電跟粉刷)、施工範圍小/單純、願意自己花時間管理工班、安排工班時間、監工

如果是想做的很漂亮,但又沒有辦法自己全權設計的,當然就是要找設計師幫忙規劃。但如果只是要做局部(例如只做廁所重做、電線換新等等),則可以選擇找設計師或是找統包,甚至直接找工班都可以,但這中間的差異,最大的差別在於好的設計師除了幫你規劃設計外,還包含監工,而且統包或工班若長期跟設計師配合,多半比較不會亂搞(但這前提是你找設計師報價階段要先篩選一下,不要找到太不負責任、太差的設計團隊),且如果你是全家都要大幅度做更新,設計師可以給的選項比較多元(例如一個櫃子可以做的方法很多,但如果你跟木工討論,多半就是木作處理、你跟系統櫃廠商討論就是系統櫃方式處理)。

那假設你自己有設計能力或是想做的工程沒太大,想要自己找統包,這樣也沒什麼不好,只是要小心,統包雖然會幫你監工,但是很多統包必須同時包下很多大大小小工程才能生存,且你金額假設又不高,統包很有可能做到一半沒認真監工爛尾,所以統包的部分,自己就更加需要非常頻繁的去監工,而且要多上網查、問人相關工法是否施作的正確,且測試一定要確實,例如換水管的水壓測試、浴室排水的測試、防水的測試等等。當然,好的統包也會認真監工,但有時候是對方看你很認真在巡工地,對方也跟著小心、認真,若對方看你都沒在管,對方也可能就慢慢擺爛,等到要救的時候可能已經爛的差不多了。

至於找工班直接做,除非你真的工程很小,例如你只是要做個櫥櫃、或是只有要更新一個浴室之類的,確實可以直接找工班就做了,也是跟前面一樣,盡量要頻繁的去監工,且持續做功課看對方這樣做是否ok。若你做的工種橫跨很多種,例如木工、泥做、輕鋼架、鐵工、磁磚等等,你就一定會碰到需要找其他工班支援的時候,或是不同工種間、不同工班間的時間搭配問題,因此若是小工程,這些都相對簡單,但若工程項目一多,就會有點難以掌握,當然你用這個方法最能夠省下最多費用(少了設計&統包的服務費),但就變成你自己必須要付出最多時間、精力、風險去負擔這些項目。

簽約&開始設計

等到選定廠商後,就需要做簽約的動作,如果不想簽約的廠商大概可以刷掉了,因為簽約其實是保障雙方,不是單方面保障客戶。簽約內容一定要看清楚條款,還有你的需求是否都明確用文字、圖片、附件記載在合約書中,報價單或附件是否明確把施工項目、使用的產品規格、材質、顏色、工期等等記載清楚。

付款條件

付款的部分,務必要拆分至少兩期以上支付,不是說不想付錢或是怎麼樣,而是這樣才能保障雙方的權益,不會說一開始什麼都沒做就要付全額、且東西不好也不能退錢,甚至有人遇到捲款跑走的都有。所以金額越大,拆分的期數就要越多,可以依照工程階段去拆付款期程,例如開案付幾趴、完成設計幾趴、工程走到多少幾趴、驗收幾趴之類的。反正絕對不會是一開始就把全額付完的。

開始施工

當工班進場後,最一開始通常是拆除跟打除工,這邊沒有太多要注意的,主要就是看清楚該拆的有沒有拆乾淨、不該拆的有沒有被亂拆、拆完的垃圾有沒有清除乾淨。

再來就看你有做什麼項目,就是各格項目陸續進場,此時就是需要密集一點監工,至少每天都去現場看至少一次,有問題就立刻詢問跟反映給設計師。因為若你當下沒做反應,可能水泥封起來了就不好處理了,或甚至裝潢包起來了,你根本也沒辦法看裡面到底有沒有好好做,就像我家人之前被騙說全室電線更新,結果對方指假假的換了表面幾條,其餘都沒換,若若沒經常監工的,根本很難發現。